网络平台开启公民意识 |
||||
深圳最初的公民来自于网络,并逐渐通过纸媒进入大众视野。 2002年底,网友呙中校以“我为伊狂”的网名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针贬深圳时弊的长文《深圳,你将被谁抛弃?》,在全国引起轰动,经媒体报道后,时任深圳市市长于幼军会见网民,成为网络公民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同时,呙中校所在的一个以关注深圳定位、深圳及珠三角区域竞争力和深圳产业转型等众多政经问题的网站——因特虎也迅速进入人们视野,并逐渐成为深圳版的“中国民间智库”。 此后,以被外界称为“网络三剑客”的呙中校、因特虎网站创始人黄东和(圈内人称老亨)和深圳网络界红人金心异为首,因特虎与地方政府保持“和而不同”的姿态,以理性、建设性态度与政府展开合作。 时隔多年过去,尽管因移民城市特点,人口流动率较大,以及微博等新兴互联网媒介兴起等原因,因特虎BBS上的活跃用户有所减少。但依托于各种平台的民间圈子却日益增多,“网络公民”人数在总量上明显增大。 “以‘网络三剑客’为代表的深圳公民在相互的交流中自觉地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并以其言论和行为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其中。这个群体已明显具有了一定的内在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参政、自觉参政意识,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民意识的觉醒。”学者周晔曾这样评价道。 公务员创建“因特虎” 2001年,年仅26岁深圳公务员黄东和,第一次接触了一个名为BBS的新鲜事物,因为兴趣所致,后来他自掏腰包,花了两万元钱创建了一个名为“因特虎”网站。起初,他只不过想把它办成网上文摘,把一些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深圳的资料都贴上去。 不过后来,随着网站点击量越来越多,网友们在网站上发表了各类社会问题的讨论,其中一些人被称作深圳的“民间意见领袖”,因特虎网站也因此悄然走红。 两年之后,因特虎网站在关闭了一阵子后重新开放,黄东和邀请当时深圳网络界的红人呙中校和金心异加盟。呙中校因为网络长文《深圳,你将被谁抛弃?》在全国引起轰动,金心异则一直活跃在深圳网络界,多篇关于深圳的文章被大量转载。 此后,黄东和以网名“老亨”,与“我为伊狂”、“金心异”三人共同打造因特虎,并被称为“网络三剑客”,成为因特虎上的意见领袖。 “从2003年至今,因特虎通过撰写文章、组织会议、策划推动媒体报道,推动了对深圳定位问题、深圳及珠三角的区域竞争力问题、深圳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问题、深港一体化问题、深圳回归珠三角问题等区域经济问题的大讨论。”“网络三剑客”之一的金心异说。 因特虎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时常成为市委市政府、甚至国务院调研团队的座上宾。他们提出的一些意见,经常被政府采纳,甚至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因特虎在与政府的磨合中,逐步确定了自身的角色和方向,即打造深圳版的“中国民间智库”。此后,因特虎与地方政府保持“和而不同”的姿态,以理性、建设性态度与政府展开合作。 微博兴起论坛式微 2007年以后,随着互联网领域里“博客”日渐流行,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因特虎”作为一个BBS,活跃用户量越来越少,影响力也每况愈下。2010年至今,微博横空杀出,BBS变得更加式微。 因特虎意识到,要想网站保持较高的新锐度和热度,就必须对网站进行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金心异和他的团队一度希望把因特虎网做大做强,做成像天涯、凯迪这样在全国闻名的网络社区,但后来还是以失败告终。 “主要是因为寻找投资不成功。”金心异说,网站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筹到资金,“三剑客”们算过一笔账,让网站扩大发展,至少需要50万元,从理论上讲,这笔钱既可以由政府支持,也可以靠商业赞助。但现实是,“因特虎”在关键时候没有筹到足够的资金。 “商业投资不太看好因特虎,我们的网站偏小众化,点击量也一直上不去,再加上企业往往摸不清楚政府对这类网站的态度,所以一直比较谨慎。政府的支持则主要是课题费,和网站经营成本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而且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金心异说。 为了网站及因特虎的长远发展,从2003至2006年,因特虎三剑客先后成立“深圳市因特虎资讯有限公司”、CDI泛珠三角研究中心、以及“深商研究会”三个机构,即分别以“公司”、“智库”和“基金会”三种模式运作这个团队,但这三种模式,无一不是困难重重。 双周沙龙再聚民间声音 在因特虎网站之外,从2010年7月开始,一个线下实体活动“SZ—Talk”双周沙龙,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双周沙龙”依托因特虎资源,定期召集深圳民间意见领袖,围绕与深圳相关的公共话题进行讨论,已经举办了33期,金心异是活动总召集人。对于沙龙未来的期望,他将其概括为三个平台——深圳民间思想话语平台、政府决策民意咨询平台、公共政策民间评价平台。 “SZ—Talk”双周沙龙自诞生之初,也一直受到市政府关注,在第三期双周沙龙上,深圳市副市长唐杰、以及市发改委、办公厅部分负责人,都与会听取了意见。 金心异认为,深圳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网络声音频繁、民间意见领袖数量,在全国范围也是首屈一指。由于深圳是个移民城市,而且是以工业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金心异认为,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社会的诸多特点,比如陌生人社会、公司化生存。 “这里的人群拥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契约意识、法制观念以及权利意识,更勇于表达诉求,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传媒的广泛普及,客观上也使深圳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发展壮大,直至今日,深圳的深圳网络声音、民间声音仍然十分活跃。 ■记者手记 民间沙龙需官方互动 依托于因特虎网站的线下活动“SZ—Talk”双周沙龙,记者曾多次参加,其话题可谓紧扣深圳政经和民生热点,且每次出席的民间人士和专家都很多。由于只有3小时左右,每场沙龙几乎都要超时。 因特虎最早的“虎友”之一、深圳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SZ—Talk”双周沙龙主要负责人南云楼说,与以前民间声音主要是依托因特虎这个圈子不同,现在依托奥一网、深圳新闻网、腾讯、天涯深圳版等为平台的民间议政圈子越来越多。年龄层上,也从以中青年人为主,越来越年轻,“80后甚至90后都会出现在双周沙龙上”。 在话题讨论上,深圳的舆论关注公共性话题较多,民间声音较多,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更关注城市问题,甚至是一些具体的如公交票价等公共政策,即更从切身利益和立场出发。而北京、广州等地则探讨宏观性话题较多。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沙龙明显官员主动参与者寥寥,一些民间人士发言较激烈,话题讨论的官方后续回应和互动较少。南云楼也承认,这三个问题都存在,但“并非大问题”。“这个平台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做跟主流不一样的声音,更多提供民间发言的平台。” 而对于互动性不够,他坦言,不论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代表官方声音出席沙龙的都不多。事实上,官方并非忽略民间沙龙的存在。据记者了解,在少数几期未邀请媒体参与的双周沙龙中,正是官方有意就某个热点问题听取民间建议,遂委托沙龙来组织的。而今年,南云楼则希望双周沙龙的影响力能更扩大些,吸引更多人参与,提高发言质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