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转发助肿瘤宝宝赴京治疗 |
||||
身患罕见巨型淋巴囊肿,医生断言其活不到一个月,他却顽强地活了近3个月 ■统筹:新快报记者 戴晓晓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雁虹 张国锋 实习生 李月明 “我家宝贝有淋巴囊肿快3个月了!出院的时候,医生说最多只能活20多天,把我吓哭了。”近日,微博上名为“终点的宝宝”网友发出的第一条微博牵动着上万网友的心。“终点的宝宝”写道,自己的宝宝患了淋巴囊肿,原本以为只能活20天,但宝宝却顽强地活了近3个月,由于囊肿太大,许多医院都不敢治疗。此微博发出后,引起众多爱心人士关注,其中,深圳市儿童医院提供多名医学专家为患儿研究病情;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公布了为这个“顽强宝宝”募捐的账号;北京天使妈妈基金会为“顽强宝宝”联系上北京八一儿童医院,随后,“顽强宝宝”顺利地在北京八一儿童医院接受治疗。截至2月28日,“顽强宝宝”一家共筹集善款3万余元,网友登门捐助善款逾万元。 “微力”第1天 家属发微博求助4天被转发近7万次 患有罕见巨型淋巴囊肿的宝宝叫陈康。去年12月8日,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当时,其右侧胸腹部就被发现隆起一个巨大的管瘤。对于陈康的怪病,当时医院初步诊断他患有右侧胸腹壁淋巴管瘤。 陈康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宝宝出院后,深圳宝安医院也帮忙联系了其他医院,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囊肿还是一种血管瘤,直通大血管,动手术会有风险等,因此多家医院不敢轻易接治。在寻找医院的过程中,宝宝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医,当时接诊的医生表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囊肿,最后家里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并且觉得就算动手术,宝宝也不一定能恢复,因此只能无奈放弃。难过之余,家人一度着手为其处理后事。然而,让陈氏夫妇惊喜的是,原本被医生预言活不过20天的宝宝陈康,竟顽强地活了3个月,“顽强宝宝”的家人于是在2月24日开始在名为“终点的宝宝”微博上发出“谁能救救我宝宝”的信息,微博发出4天,便被转发近7万次。“当时有网友看到我们的情况,很多都主动帮我们联系他们当地的医院,不过更多的是建议我们去北京。” “微力”第3天 网友纷纷登门探望“顽强宝宝”赴京就诊 “我们的微博发到网上才两天左右,北京天使妈妈基金会就主动联系上我们,并为我们联系好在北京八一儿童医院就诊。”近日,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许多医院都不敢接治宝宝的情况下,她听了朋友的建议,将宝宝的情况发上微博。在此之前,她对微博了解甚少,“我当时发微博的时候,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就想找一家能够治疗宝宝的医院,根本就没想到会引起关注。”她说,当时她发了第一条微博后,新浪微博的管理员就给她打来了电话,表示可以将她的微博设置到合适的位置,做成公益微博,以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随后,就不断有网友通过微博了解到李女士一家的情况,并登门看望宝宝,仅这一部分好心人就捐助了1万余元的善款,加上一些公司直接汇款到账号的,共收到善款3万余元。 记者从“顽强宝宝”家人2月27日发布在微博上的信息了解到,他们已经决定前往北京,字里行间流露出得知宝宝仍有希望的高兴。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忘向救助宝宝的热心人士表示感谢,“昨天(2月26日)很多爱心人士来家里看望宝宝了!为宝宝捐助了治疗费用,还有那些在远方不能来的,通过账号为宝宝捐助治疗费用,是大家的关心给了我宝宝希望。小康一定会坚强地做完手术的!” “微力”第4天 瘤体侵犯手部神经医生称可能要截肢 “在我们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宝宝就被安排住进医院了,医生当晚就告诉我们,宝宝得动手术。”李女士说,医生告诉她,宝宝手部神经很多,而管瘤又侵犯了神经,可能需要截肢,而手术需要进行2到3次。 当谈及宝宝的医疗费用时,李女士谈吐间带着几分焦虑。她告诉记者,宝宝手术费用再加上术后的治疗,共需医疗费好几万元,“虽然现在我们的资金不够,但只要宝宝能治,我们也要想出办法。”记者从北京天使妈妈基金会工作人员沈女士处了解到,医生已对陈康做了系列的检查,诊断报告会尽快得出。 记者了解到,李女士一家4人住在深圳宝安区西乡步行街附近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其丈夫陈先生从事的是销售工作,李女士从事的是美容护肤行业,全家每月收入4000元至5000元。 相关链接 医学专家 良性淋巴管瘤大多数可以治愈 陈氏夫妇在微博上求助的信息,引起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麻晓鹏的关注。麻晓鹏说,事实上,深圳市儿童医院每年都会接到像陈康这样的淋巴管瘤患儿,大大小小的淋巴管瘤病历有十余例。据介绍,“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错构瘤,有些淋巴管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根治的目的;有些则需要手术治疗。局限性的淋巴管瘤经过治疗预后良好,很少复发。但弥漫性淋巴管瘤因边界不清且往往深入重要组织结构,难以完全切除,常常复发,遇到这种情况仍需要用药物注射治疗。” 麻晓鹏说,对于这种淋巴管瘤的治疗,关键要看肿瘤生长的部位,“比如说,淋巴管瘤侵犯到内脏器官、腺体等部位,那么用药物注射治疗有副作用,动手术则风险高。”虽如此,但医院对于这种病情,基本能够治疗。他举例说,曾经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脖子上长了一个和头一样大的淋巴管瘤,该名患者淋巴管瘤侵犯到血管神经,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患儿恢复顺利,无复发。 传媒专家 微博求助有利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微博上救助信息更新频繁,微博似乎成了一些人心中的救命稻草,记者从网上了解到,市民遇到困难,通过发布微博寻求帮助,最后引起关注的例子比比皆是。对此现象,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孙海峰老师表示,市民救助微博有其值得提倡的一面,通过微博可调动不同阶层的群体,联合处理市民在媒体上反映的困难。“但是,市民一旦出事就求助微博,也并非一个正常途径。”孙海峰指出,媒体的作用无非是扩散信息,引起关注,但最后还是得依赖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救助微博只能是社会救助机制的补充。据透露,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求助微博,会给相关部门压力,“好像这个部门不作为,然后你去寻求媒体的帮助。”事实上,求助微博的行为,只会让社会尚不完善的救助机制更为完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