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企业忙着雇删帖公司帮企业“消灾”作者:协策网络-技术部 标签:上海做网站 日期:2012年03月15日 类别:行业动态 |
||||
近段时间,随着“3·15”的临近,一些企业为消费者投诉焦头烂额,没有好好反思,认真处理,反而走起歪路,导致一些自称专业的“删帖公司”迎来生意高峰。 “删帖公司”声称,会按照客户的需求,将与客户有关的负面新闻、帖子、博客等,尽其所能删除,帮企业“消灾”。删一条负面帖,可能要价上千元,或者数千元。 大网站新闻 删一条起码6000元 “你是否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很多关于你个人或者公司不利的负面的信息?本公司专业删除互联网负面信息,帮助你消除来自网上的不良影响。”——这些冠以“网络公关公司”、“网络品牌维护公司”等名称的“删帖公司”,声称会按照客户的需求,将与客户有关的负面新闻、帖子、博客等一一删除,帮企业“消灾”。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删帖公司”,一些关于“删除负面消息信息、新闻帖子”的广告映入眼帘。根据其中的联系方式,记者以浙江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公关人员身份,以了解行情为由,暗访了一家网络传媒公司的金先生。 他明确告诉记者,删帖如何收费,要看删除的网站情况,不同的网站价格不同,从1000元到8000元不等。如网易、新浪上的新闻,删一条收费在6000元到8000元不等。 “那杭州一家论坛上的内容也可以删除吗?”记者问。 “可以把页面删掉,网址点不进去,显示该页面无法显示,但是百度标题里还有。”金先生回答。 “那百度标题能删除吗?我不想搜到关于企业任何负面的字眼。”记者再次追问。 “百度标题删一条600元。”金先生说。 删帖方式不止一种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另一家网络运作公司。据公司郑先生介绍,他们是专业做这行的,不会乱要价,删除浙江一知名论坛帖子的价格为1500元。和金先生说的一样,原网站帖子删掉后,可以再处理百度快照。和金先生要价600元不同,郑先生说他们删除一条快照的价格仅为300元。 当记者询问郑先生是如何删除负面帖和新闻的时候,他回答:技术、编辑两种方式都用。“把要处理的链接发来,才能整理价格表。” 记者将网上一条投诉浙江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链接发给郑先生,相关新闻在百度搜索页面上约有6页。 不到半小时,郑先生就给记者报了删除6个网站帖子和新闻的价格,每个收费从1500元到3200元不等。 当他得知记者也询问了其他公司价格时,他指出:“问网站的人越多越不好处理,这是行业里的潜规则,因为问的人越多,价格……编辑要得越高。” 据称客户中有上市公司 记者联系了几家“删帖公司”,都被告知是删除后再付款。如金先生介绍,在某交易网站上完成交易后,客户先把钱打到某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客户确定有关帖子和新闻删除后,在网上确认收货。 “如果交易额太大,会不会被人注意?”记者问。“我可以分批活动,你分批给我钱。”金先生很干脆地说。 对于是不是所有网站上的内容都能删除这一疑问,金先生说:“只要有钱,很多网站都可以删除。包括天涯、猫扑、百度贴吧、微博等等。但是,谁也不会百分百保证能删除全部内容。互联网行业很大,我只能说70%—80%的网站(帖)可以删除。我们有我们的资源关系。” 为打消记者的顾虑,金先生给记者发了一段视频,里面涉及的进口越野车,车主买来不久轮胎就出现不少裂纹,车主一定要维权。他说这家汽车品牌公司也“不在乎钱”,请他们删除负面新闻,现在还在具体商谈。 此外,金先生介绍,去年给国内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宁夏和山东的两家大型集团,都是上市公司,也都是他公司的客户,做形象维护。 浙江本土也有人干这? 本以为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消费者维权开了道门,不想,网络删帖公司的出现搅乱了网络江湖。 随着“3·15”的来到,网上关于“网络删帖”的指责受到了各方关注,这些公司也开始警觉了起来。昨天傍晚,记者拨打另几家删帖公司留的电话,发现有的已成了空号,更多的只写着“QQ联系”。 当记者拨通了一家外省删帖公司的电话后,电话那头的陌生男子似乎早已知道“来者不善”,丢下一句“浙江这边干这行的挺多”,就挂断了电话。有一家公司更为离谱,根据记者来电,不仅很快查到了记者的姓名,而且告诉记者:“你们当地有很多是干这个的,离报社不远就有一家。” 律师:法律上有待完善 有人说,需求决定生产,删帖公司的应运而生,是由有删帖需求的企业带动的。还有人说,之所以出现此等丑恶现象,之所以能让删帖公司不当得利,获取非法收入,还是因为电子网络监管法规缺位,同时严重暴露了我们对网络依法监管的漏洞与短板。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劳正中律师认为,如果网上的帖子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并且所发的内容符合所发平台的管理规定,尽管目前在法律法规上,对于任意删除网上帖子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从大方面讲,任意删除网上帖子,实际上侵犯了公民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公民个人应当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现在的关键是,我国现行的法规对删帖这样的行为缺乏明确的规定,在法律上还是个空白,很难取证,即使证明了对方确实侵犯了自己的权利,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维权手段。”劳正中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