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出卖用户个人信息作者:协策网络-客服部 标签:网站设计 日期:2012年04月06日 类别:行业动态 |
||||
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京报》报道 接到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邮箱、QQ甚至网银密码被盗……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一个特殊群体来说,个人信息的买卖早已是家常便饭。有人编程、有人攻击网站盗取个人信息,有人网上叫卖,有人从中进行倒卖。成千上万的个人信息就这样无声地流动着……近日,记者接近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个人信息交易背后的一些真相。 1万个网络账号可卖50元 360公司网络工程师小雷举例说,按照保守估计,CSDN(微博)泄露的600万用户信息,若其中10%有效,那么就有60万网络用户信息被黑客掌握。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可以直接侵入别人账号、邮箱获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在网上打包销售。购买者主要会用于网络推销、电信垃圾广告、电商垃圾邮件。 交易也非常简单,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地下黑客论坛或者通过QQ聊天交易。网络工程师小张曾经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人拿到了300万的数据库销售。他试着与这个黑客取得联系,“1万个账号50元,对方为了让你相信,还会先给你10个免费测试是否好用。” 这种形式贩卖网络用户信息,获利非常大。小张说,别小看这几十块钱的1万个信息,掌握这样库的黑客,手里都有上百万的用户信息,可以多次销售给不同的人。 银行商场也有人卖信息 今年27岁的王旭,在沈阳有过一段“话务营销”经历,说白了就是买卖个人信息。 2005年,他加入了沈阳市一个小型的“话务营销”公司,他主要工作是与“客户”接头交易。他们卖的信息有很多类,既有业主信息、车主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或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普通业主信息、车主信息是一般货,卖不了多少钱。如果有某一个行业的管理人员信息、政府人员的信息,这就是‘牛货’,能卖大价。” 王旭所指的“大价”指的是3000元甚至更高,一般信息100到800元不等。 王旭说,一般“话务公司”在各行业或者企业内部有自己的“线人”。“像银行、商场、4S店,这些企业有很多个人信息。公司会给这些线人钱,让他们透露一些出来。” 另一个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从同行处购买或者交换。“这些公司在网络上互相买卖交换各地的个人信息。”王旭回忆,2008年,他所在的公司大多数的收入来自网络销售,部分是线下销售,一家14个人的公司,最高的一个月纯利润达到40多万元。 从3月中旬至月底,记者试图以买主的身份联系几家北京和外地的信息咨询公司,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风声紧”、“过一段时间再说”的回复。 保护个人信息将有标准 近日,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透露,他们联合30多家单位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正报批国家标准。 工信部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介绍,“保护个人信息的原则包括目的明确、最少使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等八项。” “最少使用”的原则就是获取一个人的信息量时,只要能满足使用的目的就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子河举例说,一些网站本是办一个很小的事,却让用户填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在内等很多信息,这就不符合“最少使用”原则。 此外,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在收集个人信息阶段告知的“使用目的”达到后应立即删除个人信息。而事实上,许多网站都将个人信息存储下来,建立自己的客户数据库。 而让人担忧的是,这个指南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甚至也不是推荐性标准,标准通过会对行业起到多大的规范效力,仍待观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