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让真相跑过谣言 |
||||
近日,有关整治互联网谣言的话题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3月30日,据媒体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关闭了梅州视窗网等16家
造谣、传谣的网站。与此同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也宣布,将暂停微博的评论功能3天,原因是需要清理微博评论中出现的违法信息。
4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抵制网络谣言倡议书》,得到新浪、百度(微博)、腾讯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响应。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谣言都有其存在与滋生的土壤。而在互联网时代,谣言就像一个超级病毒,借助网络的传播力,迅速蔓延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所带来的破坏力相当惊人。
网民也许会记得,曾经有一条关于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疯传。正当网友纷纷感慨之际,当事人亲自现身,一句“我很淡定”彻底粉碎了这一谣言。因为网上传言造成现实世界的“抢盐风波”,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互联网自身并不生产谣言,却无奈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在IT业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民享受其带来的便捷和自由,但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但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一些网民甚至网站管理者,为了追求“眼球效应”,任谣言肆意传播。原本属于“街头巷议”的流言,在网络上有可能被无限放大。
随着社交网站(SNS)和微博等网络应用的兴起,这种效应尤为明显。来自官方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 5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2.5亿,网民使用率为48.7%。相比传统网站,来自以“关系”为基础的这些新兴媒体的信息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微博也因此成为谣言扩散的重要阵地。在自媒体时代,当人人都手持“麦克风”发言时,也得当心被他人的“@”忽悠了。
流言止于智者,也止于真相和公开。但仅仅指望网民自身在海量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这显然不现实。解铃还须系铃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便于谣言的扩散,但同时也有助于真相的传播。互联网理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真相跑过谣言。
首份全国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政务微博开通总数已接近两万。其形式也多从以往的各部门“单兵作战”,转为具有信息汇聚功能的“发布厅”形式。以“北京weibo发布厅”为例,该市近百个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都汇聚在此,以便网民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权威的消息。此外,新浪的“微博辟谣”、腾讯的“谣言终结者”以及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等第三方辟谣工具,也将成为网民迅速鉴别信息真伪的帮手。
推荐理由:
表面上看,虽然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在客观上助长了谣言的生产和传播,使其成为谣言泛滥的重灾区,但事实上,谣言并不可怕,互联网也并非是洪水猛兽。若硬要将谣言之祸全部归咎于网络,未免有失偏颇。要将谣言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加大造谣、传谣者的违法成本;其次,要拓宽权威信息发布的渠道以及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网民,在追求言论自由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坚守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 (杨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