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战略犹疑性:痛苦的基因冲突作者:协策网络-技术部 标签:营销型网站制作 日期:2012年04月21日 类别:行业动态 |
||||
刘焱
最近,盛大要在二季度推出智能手机的消息引发颇多议论。该手机的定价为1199元,那么盛大真的要进军千元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另有所图?
并非“硬件情结”
很多人认为陈天桥有硬件情结,看起来似乎也是如此。
很早之前,盛大就开始卖“盒子”,有点学习微软“Xbox”的姿态,但出征未捷身先死;此后,盛大又介入电子书领域,希望将其在线文学方面的优势延伸到硬件制造领域,颇有学习亚马逊、赶超汉王的方向,但随着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发展,包括汉王在内的电子书产业已经成为明日黄花;如今,盛大再次从硬件领域发力,介入智能手机领域,是不是学习小米,或者阿里?盛大手机可能沿用Bambook品牌,这体现出陈天桥心结,但这个心结真的是硬件情结吗?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盛大还在文学方面布局,并拓展网上阅读市场,莫非是因为文学情结?盛大还想进入电商和支付领域,莫非有电商情结?盛大的硬件情结看似执着,但可能背后凌乱。在所谓情结背后,是陈天桥意图在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布局,从游戏教父成为互联网主流厂商的努力。
一方面,盛大作为一家在中国网游行业具有开拓性的厂商,堪称“网游教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网游教父最近3年的市场份额已被腾讯和网易超过,屈居第三,而且主要营收还依赖当年的传奇系列。随着网游行业趋于成熟,新开发一款创新性的游戏何其难哉!
危机在于,盛大虽是网游先行者,但却未掌控互联网入口,因此很容易被腾讯和网易超越,甚至搜狐、百度、360等在长期都是威胁。没有入口,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很难低成本获得新用户,只依靠老游戏和老用户,只能随网游的生命周期趋于老化,坐等其慢慢流失。
正是看到了危机,陈天桥不断收购在线文学资源,收购游戏对战平台,甚至进入盒子、电子书和手机等领域,这是互联网入口之争。盛大的硬件情结,本质是“入口”情结,不掌控互联网入口,生存就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盛大不进军SNS、电商、搜索领域?这些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入口天王山。陈天桥何尝不想进入,但这三大领域分别被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盘踞,别说是盛大,就是其他互联网巨头也没有真正撬动这一市场,都处于远远跟随状态。
实际上,在这些入口市场,也确有几家企业借助新兴业务取得突破。比如新浪借助新闻平台的流量、巨大的果断投入让新浪微博异军突起;比如京东商城以3C为切入点、借助资本的力量和物流建设在B2C市场崛起的时候打破了阿里的绝对垄断;比如,人人网、UCWeb等都在某个新兴的细分领域在抢位……
但盛大固有的优势在于网游,不具备新浪那样的门户优势,也没有像京东之类破釜沉舟,所以在几个新机会出现时,并没有走在行业前面,它依然缺少入口。
这种情况下,硬件领域已摸索多年的盛大,继续坚持硬件策略虽未必成功,但也必然有其自己逻辑。毕竟,智能手机也是一个重要入口,这方面的竞争对手众多,虽然有苹果、三星这样的领导者,但还没有绝对垄断,盛大或者认为这个突破口更容易一些?
基因的挑战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掌控全局的企业,有三个极端:要么是进入极早,第一个吃到螃蟹,比如亚马逊,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坚韧不拔,没有走错大方向,最终取得成功;要么具极颠覆性,Google和Facebook虽不是最早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但都通过颠覆性技术和用户体验取得成功。
而那些不是极早也不极具颠覆性的,在崛起时就会面临巨头盘踞的情况,这时候还可以“极快”,如Instagram、Pinterest,这样的企业其实技术上并不具备颠覆性,但在成功速度上极快,让巨头们来不及模仿和封杀,就已取得成功。
但不管是哪个极端,它们的共性都是“Geek”性的,都是所在领域内最好的那个。如果不能做到细分领域最好,都很难取得成功,哪怕是GroupOn这种非常具有争议的企业,毕竟也是独特、极速的。
这就是互联网的规则,需要互联网的基因:如不早起,要么颠覆,要么光速。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盛大,它确实具有游戏基因。因为创造了新收费模式,实现了比较成功的线下运营,盛大在游戏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现金,也让陈天桥一度成为中国互联网首富。
但陈天桥的盛大,似乎并不具备上述基因,网络游戏并不具备最典型的互联网特性,盛大并没研发出行业最好产品。游戏之外,更是鲜有亮点,多数处于跟随,甚至跟随者的跟随者状态。
在赢家通吃的互联网市场里,市场太残酷,不是第一、第二,几乎就没生存机会。
但是当你看到前面有一匹狼,没有信心去挑落它的时候,不要急于转身而行,因为,后面也许是一只虎——陈天桥面临的情况,恰如此景。
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一哄而上进入智能手机、特别是千元手机市场。10年前,几乎半数家电企业一哄而上进入2G手机市场,迄今似乎只留下了一个靠海外销售的TCL(微博)还算较大。
5年前,几乎所有山寨企业借助联发科(微博)和渠道优势一哄而上进入2.5G市场,迄今似乎只留金立和天宇较大;3G时代,中兴、华为(微博)、酷派和联想主要靠运营商定制找到了存在感……但这些手机企业几乎不赚钱。
魅族、小米和盛大们真能在4G时代取得多大市场份额值得怀疑,如果只是在细分市场,就不足以成为互联网入口,只靠硬件制造并非它们优势,制造业领域也需要红海搏杀的特定基因,并非看起来那么容易。
所以,在缺少互联网基因和制造基因的情况下,盛大进军手机,无论目的是变相争夺互联网入口还是进军制造、产业链一体化,都有着痛苦的基因冲突。而在这背后,是盛大战略上的犹疑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