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为何新媒体版权价格会回落 |
||||
记者观察
东方早报记者 庄春晖
多方消息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电视剧新媒体版权的市场价格已大幅跳水。
4月23日,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微博)宣布结为联盟,联合购买版权内容,以期“使版权价格回归到理性价值区间”。在发布会上,新联盟的代表透露,影视剧的单集版权价格从2011年下半年起出现大幅下滑的迹象。知情人士称,当前的版权架构已经去年的单集70万~80万元、高峰单集100多万元回落到如今的30万-40万元/集。
与之呼应的是中金公司在今年4月初的一份研报。报告称,电视剧的版权价格近期出现大幅下滑,一季度A类卫视(湖南台、江苏台、东方卫视、安徽台为代表)黄金档剧的均价由去年下半年的80~100万元/集,下降到30~40万元/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B类平台的电视剧新媒体版权价格下降幅度更大。
另有媒体报道,日前在北京落幕的“2012年首都春季电视节目推介会”上,剧集遭到视频网站冷遇,大量剧集没有成交。
优酷网昨日也向早报记者确认,公司自今年3月的首都春季电视节目推介会至今,没有购买过一部剧集。优酷总编辑朱向阳对此表示,当前影视剧的网络版权的价格已跌去近一半左右,未来还将继续下跌,在价格没有回归到位之前,优酷不会出手购买版权。优酷网人士还对早报记者透露,“不只是我们,国内其它视频网站今年也都没有开始买影视版权。我们觉得现在在当前这个阶段,需要选择适合的价格以及适合的节目。”
早报记者认为,新媒体版权价格回落看来已成定势,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 一、供过于求、消化库存
2011年8月的一次传媒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就曾表示,当前中国电视剧进入发展活跃时期,年平均生产量400部左右,约14000集,但这14000集电视剧真正能够进入到播出平台的只占30%多,还有60%没有出路。
广电总局内部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事实上,14000集只是粗估的前两年的年均数字,仅2011年上半年国产电视剧就已经超过了158000集。也就是说,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内电视剧总体处于下游渠道狭窄、供过于求、竞争过于激烈的环境。
电视剧产量过剩,导致制作方回收成本困难,资金链断裂案例增多,行业面临拐点;对下游播放平台来说,电视台联播已使得剧集趋同、且大部分库存未消化。
传导到互联网视频行业,情况同样如此,各视频网站也需一定时间消化库存。去年新媒体版权购买的主力乐视(微博)网、腾讯、搜狐、优酷等都积压了部分库存,需求下降;上半年卫视的热播剧均已在去年预售完毕,造成了一季度新媒体版权成交放缓、价格跳水。
二、广电限制令
广电总局去年接连出台的限娱、限广令,客观上对电视台的广告售卖形成压力,从而促使其加强控制现金支出等。特别是对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限制令的出台,使得电视台在计量影视剧的单位收益时,更加谨慎。 有别于前两年抢剧时的疯狂,如今影视剧的收购价格被进一步压低,其联动效应也体现在了新媒体的采购上。
三、视频结盟,风潮已过
尽管目前电视台仍为影视版权的主要采购方,但近两年来,互联网视频公司也已日渐成为这个市场的黄金大买家。
财报显示,优酷网去年全年的内容成本为2.43亿元,土豆网(微博)则为1.6亿元,乐视网仅在去年前三季度就已将3.04亿元投入版权购买及投拍影视剧等,爱奇艺历年来的外购版权总投资也已超过6亿元。
从2011年开始,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格就一路飙升,至当年8月北京电视节时达到最高,甚至出现飙升超过185万元单集的纪录。
影视剧版权的价格畸高与视频公司参与竞价有很大关系。不过,随着第一波上市风潮的过去,以及下游集中度的提升,如优酷、土豆合并,搜狐、腾讯、爱奇艺结为同盟,版权价格回归理性指日可待。
四、自制内容助力
新媒体在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日渐成为广告主重要的备选资源,对传统电视台等媒体构成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新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的主动进攻,也对过去的影视剧制作造成挑战。
土豆、优酷、搜狐等各视频网站均开展了一系列的影视剧自制行动,甚至反向输出到电视台。客观上,网络视频公司自制剧为自身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同时也是对传统来自上游的影视剧机构的一次次叫板。
总的来说,版权价格最终是受制于市场供求规律及公司的运营规则的,损人不利己的价格虚高不会一直成为常态。版权价格回落、理性购剧指日可待,随着版权价格和带宽价格的下降,视频行业将迎来更佳的发展时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