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商业模式不清晰 让VC说爱不容易作者:协策网络-技术部 标签:做网站 网页设计 网站建设 网站制作,网页制作 日期:2012年07月09日 类别:行业动态 |
||||
2011年,一部《老男孩》的横空出世催生了微电影这种新的视频模式。它捧红了演员,赚足了点击率,获得巨大商业回报。自此,微电影的投资、拍摄呈现井喷状态,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竞相发掘这一原创视频内容的商业潜力。甚至连行业头龙华谊兄弟也不愿失掉这块“蛋糕”。但微电影是电影还是广告,业界对此仍存分歧。而且,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产业规模是否能做大也令人担忧。
“微”电影or“长”广告
微电影从一出生似乎就确立了一套可操作的商业回报机制:制片方与广告主联合,在故事短片中进行品牌植入。被视为中国微电影开山之作的短片《老男孩》,是优酷网与上海通用汽车联手定制的十部微电影之一。
然而,这一看似完美的商业合作带来的是坊间对微电影的非议——广告味太浓。更有戏言称微电影其实是“长广告”。
华影盛视CEO赵雨润就直截了当地表示,微电影不是电影,而是在广告领域中一种新的衍生形式。微电影是内容加广告的营销模式,所以不可能“去广告化”。华影盛视成立于2009年11月,是由盛大网络和湖南广电合资成立的一家全媒体影视娱乐公司。
商业品牌冠名、植入、赞助等,已经是世界各国影视产业里长期且固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微电影由影视工作者、视频网站、广告主三方合作,操作得当,完全有可能实现三赢。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概念的日益火热,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动机介入到微电影中来。
微电影到底是什么?到现在为止,业界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微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拿捏好微电影与广告推广之间的“度”,是制作公司、广告商和视频网站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广告加影视作品一直都是被观众痛恨的组合,如果在营销中还不能把握一个度,沦为纯粹的长广告,那它的未来必然是死亡。”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院长鲁连显认为,没有人会一直有热情看广告,微电影想要长久地走下去,必须完成从商业广告载体向艺术作品的转折。
热潮之下PE/VC谨慎
“如果你能投资70万元拍一部像《老男孩》这样名利双收的影片,或者通过植入式广告在开拍之前就收回成本,为什么不做微电影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影视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众多资本正在瞄准风头正劲的微电影市场。其中不乏华谊兄弟、优酷等行业龙头。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微电影的投资、签约活动应接不暇。6月18日,华谊兄弟与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共同打造的微电影频道正式上线;6月19日,腾讯视频与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微电影战略合作伙伴,并宣布将在近期推出“微影院”等原创视频单元;6月20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媒体平台百视通与华谊兄弟联手进行精品影视内容的版权合作和联合运营,并将在百视通平台开设“微电影微剧频道专区”。
此外,优酷、搜狐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将微电影作为其发展原创内容的重要计划。
但VC对于微电影的态度显然非常谨慎。“目前还没有听说有VC投资,基本都是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在转型进入这一领域,投资人都在等待时机。”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了解到,一些专业的影视投资基金也对微电影没有多少兴趣。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更是大放厥词:“微电影就是广告商投钱玩玩而已,不可能形成大的产业规模,光线传媒不会介入微电影。”
盈利单一风险犹存
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投资微电影,除了回报,更多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但PE/VC从投资风险的角度来看,目前微电影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植入,能否持续不敢保证,而且投资过热导致泡沫放大。
实际上,在铺天盖地的微电影中,真正盈利的屈指可数。“据我了解,全国现在每天都有成百上千部微电影出炉,但我们所关注的微电影都是‘成功案例’,这只是它们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作品,多是昙花一现,知者甚少。”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陈少波表示。
对于微电影制作公司而言,赵雨润质疑:“一句话,你能做到规模化吗?一年有一千部微电影,你在里面是什么位置,这是资本市场要看的。”
微电影似乎也不是视频网站要优先发展的项目。优酷、搜狐视频、爱奇艺的老总们都曾向记者表示,微电影固然在增加原创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它的作用是商业大片的补充,而不是主流。
“目前除了广告定制的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并且能够取得盈利,其他的都还在初步探索中。”陈少波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