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软件公司融资要有原则:有奶便是娘的做法不可取作者:协策网络-客服部 标签:服装网站建设 日期:2013年07月09日 类别:行业动态 |
||||
调查显示,上海其中人数不足50人的软件公司只占上海软件公司总数的80%左右,50人至20人的只占10%,千人以上的大型软件公司更是屈指可数。而占绝大多数的小型软件公司,起家时一般只有几个人、几台机器,十余万元,以研发、推广企业管理软件为主,靠找关系、接项目为主,来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且可以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因此,上海软件业内人士评价:上海能发展到金碟、用友那样规模的软件公司数量一定不会太多。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长大。而且他们当中每年有相当数量的软件公司自生自灭。
目前中小软件公司融资不外乎3种方法:一是找投资公司,作为新兴的高利润行业,投资公司对软件行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鉴于高利润所伴生的高风险,吸引投资并不容易;二是由政府设立专门基金,建立“软件园”;三是软件行业内部购并,由大的公司并购这些企业。
软件公司在融资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思路,不能摇摆,是否要走上市融资这条路,如果上市,是否在国内,在中国的创业板上市的效率和效益是远远大于去香港等地所获得的收益。但有些企业的自身情况更适合国外的资本市场。
在选择投资机构时,软件公司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不一定非要盯着一些大的投资机构”,“一定要找一个对软件行业有深入把握的公司,这实际上就是降低你和他沟通的一个成本”,如果只是考虑找到更多的钱,也许就会出现对于行业不是很了解的资本进入,干预管理和业务,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出现。但张涛也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创意型的中小企业,不要过多的抵触资本力量所带来的合理建议,并非投资方所有的要求都是过分的,在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方向和业务战略的同时,对于资方规范化的管理和制度上的要求要予以尊重并充分吸收”
事实上,购并一般发生在大型和中型企业之间,而小型的企业很难获得青睐。这是因为中型软件公司通过初期的研发已经有了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并且开拓了一定的市场,处于等待资金进一步做大的阶段。而大公司或者正准备进入此行业,或发展此项目,正好减少了前期的投入。那些刚起步的小型软件公司,仅靠人力资源,几个人几台机器,没有一定的产品和市场规模。一旦被收购,原来的几个主力很容易流失,企业立刻成了一个空壳。
没有资本进入,小企业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有资本进入,也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能从此过上太平日子。北京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投资事业部的一位资深分析员说,投融资双方往往会有一些障碍:一是投资和融资的两方一般处于不同的行业,在管理文化、运作方式上有壁垒。这是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二是软件公司一般规模比较小,营业收入规模小,难以成为大企业的主营产业,处于边缘性资产。如果大企业调整肯定会从非核心资产开始,使融资的一方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位。
在风险投资处于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一些中小软件公司为了抓一根救命稻草,急于融资,并且往往不惜付出各种代价:包括管理权、业绩、人事权、股权等等。由于起初没有站在一个平和的心理层面来互相看待,当企业利用外来资金渡过难关站立起来时,就很难与昔日的东家和睦相处。毕竟老东家投资时就是想把中小企业收回麾下,成为自己阵营中的一员,但往往是中小企业等渡过难关、翅膀长硬时,就想自己去飞,去做市场中的主角,而再不甘于当老东家的配角。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另外,一些合作关系初衷是好的,合作项目的选择也非常科学。但是,具有投资能力的一方往往只是软件业上下游的企业,对软件的专业不是非常精通,软件行业自身的特有规律摸不到。而融资方从创业之初就在业内摸爬滚打,对发展方向有一整套清晰的思路,双方往往就因为思路的分歧而分道扬镳。
投资商在决定是否投资时还会重点考虑人的因素。他们认为,企业创业初期,市场、品牌很重要,做大之后,更重要的是领导人。所以,对投资方而言,更希望通过在一起的合作增强沟通,形成对市场和被投企业的控制力,防止以后产生离心力。
而从融资者的角度考虑,他们最担心的是投资商并不是真正想发展这个项目,仅仅是为了上市等目的,用业绩“做秀”。融资企业在其中又拿不到自己演出的收入,所以只好分道扬镳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
|